事实上,在脊柱检查过程中,活动检查是预防和发现脊柱病变的初步和必要的检查之一。
许多40岁左右的人出现脚踝疼痛或僵硬的情况,却找不到病因,事实上,很可能是鞋子出了问题。如果鞋子选择错误,那么可能会出现以下3种病症。
壹
40岁以后,皮肤肌腱和韧带会在一定程度上变薄和干燥,脚后跟会失去一些保护性的缓冲脂肪,肌腱会变得僵硬和不灵活。
典型的例子是足底筋膜炎,从脚后跟到脚趾的组织带会发炎,脚底和脚后跟会疼痛。
足底筋膜炎的原因与鞋子有关,脚后跟缺乏鞋跟的支撑、鞋底太硬、鞋跟太高等,都会增加脚的负担。
贰
指甲真菌感染
脚趾甲变得又厚又黄,这是指甲真菌感染的迹象。
除了自身免疫力下降,指甲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还包括:脚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,如穿着湿鞋或汗袜,或太紧密、不透气的鞋。
年轻时并不明显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如果你不注意保持脚和脚趾干燥,容易引起指甲真菌感染,它治疗困难,且容易频繁发作。
叁
脚趾畸形
脚趾畸形也多发生在这个年龄,会引起足部疼痛和行走平衡出现问题,拇囊炎和鸡眼是最常见的。
拇囊炎的原因也与鞋子有关。如果人到中年继续穿高跟鞋或尖头鞋,脚趾长期向错误的方向挤压,反复增加摩擦,大脚趾或小脚趾可能会出现畸形、发红、肿胀、压痛,导致拇囊炎。
严重的拇囊炎必须进行手术治疗,重新调整骨骼、韧带、肌腱和神经,以使大脚趾恢复到正确的位置。
鸡眼,又称肉刺,是一种锥状角质增生,中心很硬,就像玉米粒一样,并且很痛。
大多数鸡眼通常生长在脚底受力的地方,多见于前脚掌中部、小脚趾外侧或拇趾内侧,这些地方对鞋子的压力和摩擦最大。
长鸡眼很痛苦,会改变行走步态,可能导致脚踝、膝盖和臀部出现问题。
以上三个问题都和鞋子有很大关系,人到中年,需要从鞋子入手预防和治疗脚病。
内部要脚背部宽、脚趾部分宽,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,鞋帮要有牢固的支撑,鞋子的材质要尽量透气,或者有几个透气孔。
鞋跟不应高出5厘米,鞋尖的空间不应小于1.5厘米,建议中年后每次买鞋前重新测量脚的尺寸。
患有足部疾病的患者,如一只脚只有拇囊炎,另一只脚可能需要穿不同的鞋码,或在鞋子里加一个矫形鞋垫,此外,每次洗澡或浸泡脚后,要尽快擦干脚。
需要注意的是,就算脚肿胀但没有明显疼痛,也要警惕,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潜在问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良,特别容易影响到脚踝,可能没有任何预兆就突然发现脚肿胀了。
糖尿病脚会导致脚和脚趾感觉问题,部分患者肿胀肿胀,反复但无疼痛,或只有一些麻木刺痛,最终发展为足部溃疡,伤口长期不愈合。
陈家楚
中医科主治医师
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医专业,从医38年,善于运用中医辨证、中西医结合,擅长治疗内、儿、妇科常见病。
加微信 快速预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