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目前,肩周炎似乎是肩部疼痛的代名词,人们出现肩部疼痛,往往会被戴上肩周炎的帽子,从而进行肩关节大范围的运动。由于肩关节不适当的运动,从而造成肩关节疼痛迁延不愈,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。
“肩周炎”的诊断像个“垃圾桶”,很多肩关节疼痛诊断为肩周炎。但是,根据科学研究证实,“真正的肩周炎”的发病率其实相对较低,肩袖损伤才是肩关节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。那什么是肩袖呢?
肩袖又叫旋转袖,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。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 ,上方为冈上肌腱,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,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,旋外和上举活动。但更重要的是,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,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是年轻人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,当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,肩关节突然外展上举或扭伤而引起。
引起肩袖组织退行性变。当肱骨内旋或外旋中立位时,肩袖的这个危险区最易受到肱骨头的压迫、挤压血管而使该区相对缺血,使肌腱发生退行性变。临床上肩袖完全断裂大多发生在这一区域。
中老年患者其肩袖组织因长期遭受肩峰下撞击、磨损而发生退变。本病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(如棒球、仰泳和蝶泳,举重,球拍运动)。当上肢前伸时,肱骨头向前撞击肩峰与喙肩韧带,引起冈上肌肌腱损伤。慢性刺激可以引起肩峰下滑囊炎、无菌性炎症和肌腱侵袭。急性的暴力损伤可以导致旋转带断裂。
肩周炎 与身体激素水平改变有关,是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无菌性炎症;
肩袖损伤 是在关节退变的基础上,导致肩袖的强度减低后因外伤或长期磨损导致的。
肩周炎 好发于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;
肩袖损伤 则好发于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,也多见于那些长期从事羽毛球、网球、游泳等过肩运动的人。
肩周炎 患者往往会出现患肢各个方向都受限,随着病情的进展,患肢会进入冰冻期,此时主要表现为,抬不高,转不动,不但自己抬不起来,就算别人拿着你的胳膊,你也抬不起来,这也是为什么肩周炎会被称为“凝结肩”的原因。
肩袖损伤 者活动受限程度不及肩周炎,主要表现为,上举无力,需要对侧手帮助才能完成上抬动作,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——夜间疼痛。
肩周炎患者常常表现为整个肩膀都痛,找不到压痛点。
肩袖损伤者,有明显的压痛点,且主要表现为肩外侧疼痛,并向颈部、上臂部放射。
肩周炎 大部分一年左右会自行缓解,最多不超过一年半。
肩袖损伤 者无法自愈,且越动疼痛会越明显,严重的需要关节镜下治疗。
年龄增长是肩周炎发病的一个很大的原因。人体到了五十岁左右,生理机能开始从鼎盛走向衰落,年轻时可以承受的损伤到了这个阶段却不能承受,不仅会造成更大的伤害,又无法很快愈合,这会给关节带来很大的压力。
所以肩周炎在五十岁左右是高发期,而且以女性居多,一是因为女性的衰落期比男性要早,二是因为女性在这个年龄段更易骨质疏松。
---六个动作自测肩周炎症状--- 如果做动作时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和不灵活,和正常情况差距较大,就有可能是患上了肩周炎,但必须要去医院确诊,不可自己诊断。 1、前屈上举180°:手臂向前伸直向上举起,高过头顶。 2、后伸:手臂向后伸,朝内侧伸直。 3、外展180°:手臂向旁侧伸直向上举起,高过头顶。 4、内旋:手臂向下屈起,转动肩膀手向后伸。 5、外旋:手臂向上屈起,转动肩膀手向后伸。 6、肱二头肌阻隔抵抗动作:手臂屈起,另一人握住他的手腕施加阻力,患者内收时肩部是否感觉到疼痛和乏力。
总听到这样的传言,“肩周炎不用治,自己慢慢就好了”、“贴几副膏药就好了”、“热敷就好了”、“治不好的,疼就贴膏药”等,真的是这样吗?
其实,肩周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:
漏肩风——受风受凉,肩膀总疼,此时是早期病症。
肩凝症——肩膀疼痛长期不治,关节凝固活动受限,已经发展为肩周炎。
冻结肩——肩膀可能不疼了,但是一点都不能动,此时肩关节已经粘连,治愈困难,生活不便。
不作为或者不科学的作为只会让肩周炎越来越严重,并不会像谣传的那样“捱过两年自己就好了”。
颈椎病和肩周炎,诊断不清的特别多,但其实颈椎病和肩周炎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疾病,只是二者之间相互关联,例如,因为得了颈椎病导致身体一侧胳膊疼痛,胳膊不敢动,时间长了,造成肩关节附近形成粘连,这一类的病叫做肩颈综合征,治疗的时候就需要结合起来同时治疗。
医学上有两个锻炼动作可以缓解疼痛,治疗肩周炎,遏制活动受限的症状恶化,需要早中晚反复做,运动量不可过大,要以对疼痛的耐受度为标准,整个过程不要超过十分钟,要注意靠在墙边以免摔倒,更重要的是贵在坚持。
①双手托天
双手十指交叉,从胸前缓缓向上举,掌心向上,举到自己能够忍受的最大限度——稍微疼痛但可以坚持,停留10秒钟左右再放下。小心幅度过大、用力过猛导致拉伤。
②体后拉肩
双手背在背后,用健康一侧的手拉住患侧的手缓缓向上拉,拉到自己能忍受的最大限度,停留一会再放下。
加微信 快速预约